這陽歷年一過,舊歷年便來得迅猛,有關春晚的消息開始頻頻冒出來。春晚年年辦,年年一個樣。人民群眾“苦大仇深”,怨言四起,唯央視自己內部陶醉,它的數據統(tǒng)計機構每年傳遞出來的收視率總是高得驚人,夸自己節(jié)目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妙,如何如何辦到了中國人民的心坎上。毛主席說,處理任何事情,要善于批評和自我批評,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事,最好還是少干。待人民群眾都說好,那才是真的好。
春晚越來越不像一臺娛樂節(jié)目,它承載的功能已多到不可勝數:既要讓全國人民開心,又要讓領導同志滿意;既要宏揚傳統(tǒng)文化,還要宣傳流行時尚;既要滿足老年人所愛,又要讓年輕人喜歡;既要體現過節(jié)之氣氛,還要提升民族自豪感……就像一個人,做了十幾份工作,就算累不死,也會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春晚的迷失癥很嚴重,算是重癥病人,估計找名醫(yī)救治,也因為到了晚期而無能為力。就像當年的綜藝大觀,無奈地以悲壯的形式和大家做了告別,因為市場從來不相信眼淚。
過去央視以其壟斷地位一枝獨大,春晚以其在特殊年代里產生的情感訴求而創(chuàng)造了諸多收視史上的奇跡。而如今,情況一天天變化,地方臺的崛起,娛樂節(jié)目的興盛,以及人民群眾娛樂形式的多元化,都在動搖著春晚這棵大樹,瓦解著加諸其上的諸多意義。觀眾開始分流,收視率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
在過去,演員能上春晚,那是莫大的光榮。而現在,春晚在演員心目中的重要性早已大打折扣。你不見,早有郭德綱跳出來放言:我不大適合春晚,人家根本不買賬。就連春晚常客宋丹丹老師也表示了厭倦之心,今年春節(jié)人家想去美國過個年。即使這樣,央視選擇演員時依然盛氣凌人,說什么“態(tài)度決定一切”,那意思是,排隊的演員多著呢,不缺你一個。真不知道,它還能壟斷多久。只是知道,得罪央視卻深受人民群眾喜歡的陳佩斯依然無法亮相。
看看節(jié)目單,無非是老掉牙的幾大類:歌曲、舞蹈、相聲、小品、戲曲,包裝形式大都難出新意;看看演員面孔,大多陳舊,沒有趙本山,小品一定玩不轉;沒有宋祖英、彭麗媛,歌曲一定不響亮。春晚面臨的諸多尷尬,估計會讓導演撓掉不少頭發(fā)。
某網站關于春晚的調查很能說明問題:23%的受調查認為春晚“越來越雞肋”,7%認為春晚不過是“一臺普通晚會而已”,另有7%認為“趕緊取消了算”。人民群眾的呼聲很能說明問題。(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