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梁先生報稱,今日凌晨,有人發(fā)現原鑲嵌在中山大學一舊樓墻上的文物炮彈不翼而飛。據稱,這炮彈是1922年孫中山先生與叛軍斗爭時留下來的證物。炮彈失蹤引起了許多師生的各種猜測。
據悉,炮彈原是嵌在古色古香的“馬應彪招待室”三層樓房(一層是地下室)的紅色磚墻中。該樓是中大最早的建筑之一,原為中大學生的小吳指著樓房旁邊一塊落款“一九八三年九月中山大學立石”的純白大理石碑說:“碑上有文字說明‘墻上彈頭的由來’,那是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中山先生在此避難,遭陳炮轟,一彈從本樓(馬應彪招待所)南墻射入。幸未爆炸。事平之后,將彈嵌回原洞口,以昭陳之罪行!梢娺@是重要歷史文物。梁先生及一些師生查到,1981年10月13日《羊城晚報》題為《中山大學一平房》的歷史回憶文章,還特意提到這顆炮彈。
趙老師說,這文物在中大完整保存已超過70年,從未有什么損毀。為什么突然失蹤呢?眾說紛紜。有人說被拾荒者當廢銅爛鐵撬走了,可中大保安眾多、還有巡邏隊,而且炮彈用水泥嵌在離地3.9米的高處,此說似乎不大可能。有說天長日久,炮彈松脫掉下來了,可每天該樓附近有眾多師生教工來往,尚未聽到有人說過此事。也有的說學校取下來了。為此記者咨詢了中大校辦公室陳主任,陳主任說,未聽說學校有拆除炮彈的安排。 (記者 鄺穗雄)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