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截至2月份,我國網民數(shù)達2.21億人,超過美國居全球首位。在2007年年底,這一數(shù)字為2.1億人。另據統(tǒng)計,盡管我國網民數(shù)的增長使得互聯(lián)網普及率大大提高,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互聯(lián)網及新媒體傳播專家、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杜駿飛博士最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網民大國不等于網絡強國。
中國青年報:中國網民數(shù)突破了2.21億,成為了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我國是不是已經邁入了網絡強國?
杜駿飛:2.21億,在數(shù)量上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網絡大國,但是我國網絡的滲透率和普及率都大大低于韓國、日本,互聯(lián)網還不夠強勢。
根據《第2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我國網民的文化結構,1999年以來,大專及以上網民比例已經從86%降至目前的36.2%。74%的網民收入在2000元以下,目前中國的網民群體仍以青年為主,總體網民中的31.8%都屬于18~24歲的青年。這個年齡段的網民中,學生網民群體占據重要地位。這樣的網民是低學歷、低年齡的,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沒有包括進來,所以網民就不夠主流。網民的絕對力量不夠,是邊緣化的。照這幾個指標來看,我國是否能成為網絡強國的確不夠樂觀。
中國青年報:從幾年前的寶馬撞人案到去年的華南虎事件,網民的關注推動了真相的揭露,我國網民在輿論監(jiān)督上經歷了怎樣的一個過程?
杜駿飛:據我們統(tǒng)計,近年來大大小小的網絡民意案件有一百多件。這些案例從小到大,網民的意識正在從微弱到強大,表達從無意識到理性。
在意見的自由市場上,參與的人越多,越有可能形成真知,形成“宏觀真實”,參與的網民聲音越多,我們就越能辨清是非曲直。
最重要的一點是網民的呼聲可能促成社會行動,干預現(xiàn)實。包括總理在內的許多政府官員都重視網絡輿論,傳統(tǒng)新聞媒體也從網絡輿論中獲取選題,日積月累,最終對中國社會形成了推動力。
中國青年報:網民對特定的話題很感興趣,有人認為網民在某些話題上過于偏激,屢屢出現(xiàn)“人肉搜索”和網絡追殺令,網民不負責任的參與傳播他人隱私和進行道德批判,您怎么看待?
杜駿飛:網民也是分層的,有上中下幾個層次。有文化水平高的,也有沒有水平的,網民有真知灼見,也有無知言論。
偏激的言論會受到重視,低劣、粗俗的言論被人重視,并不是因為這些言論重要。因為在噪音強的一個空間里,某些偏頗的聲音因為刺耳而被關注。就像在瘋人院里,正常的、合乎情理的表達沒人重視,而一個瘋子脫了衣服狂奔會被人重視。這是網民的心理在作祟。
其次,某些偏激的言行并非完全是錯的。有些“人肉搜索”、網絡追殺令捍衛(wèi)了良知,譴責了違反人倫和社會倫理的事!拔淦鳌睙o所謂好壞,主要看使用者的目的是什么,是維護社會的道德還是出于無恥的目的,比如侵犯他人的隱私權,這就要受到限制。
中國青年報:在網民表達的空間里,先有BBS,后有博客。一些公共的論壇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博客的興起跟最早的論壇上的網民表達有什么不一樣?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優(yōu)缺點各是什么?
杜駿飛:BBS時代重要的是有集群效應,在一些論壇中,有很強的議程設置功能。而在博客時代,博主是自主分散的,版主不存在了,各個網絡主體是平權的,議程設置功能減弱了。博客是一把更快的刀,是個強大的利器,但是如果運用不好,會傷人傷己。缺少把關人,社會管理的難度更大。(記者 王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