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北川羌族自治縣人大副主任李春壽介紹,北川將把目前整個縣城保留原樣,建成一個地震博物館。同時考慮立兩塊大碑,一塊刻上遇難者的姓名,另一塊刻上此次地震災難后全國的志愿者、支援者和捐贈者的姓名。(5月28日《新京報》)
為遇難者立碑,這是紀念地震遇難同胞的極好方式。但是,另一塊碑則未必需要。我不是志愿者,因此不能代替他們說出對立碑一事的看法。不過,我是一個捐贈者,盡管數(shù)額不大,但已盡我所能問心無愧。我愿從一個普通捐贈者的角度,談談對立碑的看法。
慈善是出自本心,并不求回報,所以我并不贊成將自己的名字刻上石碑以圖百世流芳。當然我們有期望,把災區(qū)建成美麗家園,這是志愿者、支援者和捐贈者最大的期望。如果一定要說到回報,這才是最好的回報。
北川想要為支援災區(qū)的人們立碑,或許是出于知恩圖報的樸素善意。但是,如果真的操作起來,這份善意很可能異化為對那些好人的傷害。截至27日,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捐款總額已經(jīng)超過327億元。這筆捐款有來自國內的,也有來自國外的,有來自機關、單位、企業(yè)的,也有來自個人的,有來自企業(yè)家、演藝明星等知名人士的,也有來自普通民眾的,甚至還有來自乞丐和拾荒者的。
僅就國內而言,13億人民中沒有捐款捐物獻血支援的,可能反而是少數(shù)。那么對于這份數(shù)以億計的名單,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力量來弄清名單上所有援助者的名字,更不知道需要多大一塊碑來鐫刻。在難以操作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按照丑陋的“慣例”,人為制定一條捐款數(shù)額標準,捐款多的風光上碑,捐款少的自然被忽略。既然我們一直強調,1毛錢與100萬的愛心價值沒有區(qū)別,那么這樣的排名與比較,在榮光了少數(shù)人的同時,是對更大多數(shù)人的傷害。本要立起一塊報恩之碑,最終卻可能變成傷害之碑,那么不如不立。
石碑的意義,在于永志以流傳。援助救災的人們,無非是聽到了良心的召喚和人道的命令,沒有人期待揚名或不朽。其實,除了立碑之外,災區(qū)可以向支援者傳達善意、表達謝意的方式很多。志愿者和捐贈者,他們捐錢捐物獻血出力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拯救受災的同胞。他們的錢花在了哪里,物用在了何處,災民是否真正成為最大受益者,這才是他們最希望知道和了解的。災區(qū)應該通過及時透明的信息公開,讓愛心善舉始終運行在陽光之下。在宏大的愛心協(xié)力之下,災區(qū)公職人員理當自勉與奮力,以清廉和高效的工作,盡快改變?yōu)膮^(qū)面貌,這同樣是外界的共同心愿。(周東飛)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