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11日,章華妹———一個19歲的溫州姑娘,從溫州市工商局鼓樓工商所領(lǐng)到了一張用毛筆填寫的還附有她本人相片的“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讓章華妹沒有想到的是,她領(lǐng)到的這張編號為10101的證書,是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
在那個時期,人們頭腦里壓根兒還沒有“市場主體”這類概念,也不大明白“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的法律意義,但是,卻知道這就是一個可以正大光明作買賣的“護身符”。
以下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得到合法身份的個體戶章華妹的講述:
開始自己也感覺抬不起頭來
一方面是出于生活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我父親的鼓勵,我的店鋪在1979年11月就“開張”了。說是店鋪,其實就是一張小桌子放在自家門口,賣一些幾毛錢的日用品,如紐扣、紀念章、手表表帶等。后來,自家開始加工一些日用品,然后拿出來賣。漸漸地周圍也有一些人學起了我家。
可是,即使在溫州,當時的人們也都是看不起做小買賣的,羨慕集體企業(yè)、國企,我的一些同學看到我擺攤做起了小買賣,都覺得害臊,他們路過我家門前時,都會把臉轉(zhuǎn)過去,裝著不認識我。開始,我也感覺頭都抬不起來。但是做了一段時間,發(fā)覺每天還有一些錢進賬,一個月下來,差不多能賺一百多塊,這是當時一個普通工人月收入的兩倍多,感覺特別高興,心里也平靜了下來。想著人家上班賺錢,我也是賺錢。∠腴_就好了。
望見“打辦”的人就立即收攤
那時,我家所在的解放北路就像現(xiàn)在的五馬街,在那里開店擺攤做小生意的人特別多。每到白天,家家戶戶都會搬出一張小桌子,擺在家門口賣各種商品。有些貨品是從國營商店買不到的,而且價格也便宜,因此比較受顧客的歡迎。
因為我們賣的那些貨品是人們生活當中不能缺少的東西,給人們帶來許多方便和實惠。但是,那時做小生意,忍受人們看不起的眼光倒是小事,還要擔心被抓。因為國家的政策還不允許。因此,攤子不敢鋪得很大,鋪開的攤子還要方便收起,這是為了一旦“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的人一來,能立即收攤關(guān)門。實際上,那時是偷著做生意,整天都提心吊膽。我們這些擺小攤的一旦被“打辦”的人抓住,不僅要罰款,還要沒收所有貨物。我們是小本小利,要是被抓住,那可就遭災(zāi)啦!
堂堂正正做起個體戶
有一天,東城區(qū)鼓樓工商所的人來通知,讓我去辦個證,并說以后可以正大光明地做生意了。我當時有點猶豫,辦還是不辦?辦了吧,被登記在冊,以后割資本主義的尾巴,那一紙證書,豈不成了證據(jù)?心里七上八下沒了主意。
還是我父親有眼光,他說,國家都說要改革開放,領(lǐng)了總不會有錯。這樣,我就跑到工商局填了表格,交了照片。過了一段時間,工商所的人就把執(zhí)照送過來了,讓我們掛起來,還介紹了政策,從此以后再也不用擔驚受怕、偷偷摸摸地做生意了。有國家政策依靠,腰桿就硬了,貨就多進了點,花樣也多了,事業(yè)慢慢就發(fā)展了。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靠著個體經(jīng)營成了“萬元戶”。很多人都羨慕我們個體戶,沒有人看不起個體戶,甚至還有很多人學著做生意,開始慢慢致富了。
90年代,我們家碰上了成為個體戶以后最大的一次挫折,投資的皮鞋生意全賠了。當時全國的個體戶已突破千萬,政策和市場都給了我們從頭再來的信心。哪里跌倒了就從哪里爬起來。國家有這么好的政策我有信心再創(chuàng)造一番事業(yè)。
重打鑼鼓重開張,我賣起了紐扣,后來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一家品牌紐扣的代理商。去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當起了董事長。
我對自己的人生很滿足,從一無所有到想要的都有了,有車子、有房子、有自己的事業(yè),精神上有了寄托,生活上有了依托。這都是靠黨的政策好。自己的人生沒什么大起大落,但創(chuàng)業(yè)的酸甜苦辣都有,現(xiàn)在是品嘗甘甜的時候了。
我的“中國第一個工商個體戶”身份只是一種象征,是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率先發(fā)展個私經(jīng)濟、民營經(jīng)濟的象征。個體戶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私營、民營經(jīng)濟的“種子”,我們的“溫州模式”也是從成千上萬個個體戶、家庭工廠中起來的。沒有國家法律對老百姓搞私營、民營經(jīng)濟的保護,就沒有我們個體戶這個群體。是改革開放造就了個體戶,讓很多人過上了富裕的日子,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記者姚芃整理)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