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押金后“雇主”卻人間蒸發(fā)
要工作先注冊話費被神秘扣掉
發(fā)工資當天卡內存款不翼而飛
網絡虛擬勞務維權也須講證據(jù)
“我在網上尋找兼職時,被騙了200元。遇到這樣的事,能否通過法律渠道維權?”10月17日,在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qū)人民法院假日巡回法庭咨詢現(xiàn)場,在一家公司當文員的市民張女士向法官講述了自己網上被騙的經歷。
張女士說,她的工作并不是很忙,打算趁工作之余掙點零花錢。國慶節(jié)前夕,她看到一家公司在網上打出廣告,急招網絡兼職打字員,給出的報酬是:180元/萬字,每打完5萬字結算一次。于是,她通過對方提供的QQ號碼,與其進行網絡咨詢,商談相關事宜。在雙方談好條件后,對方提出收取100元的押金,以防文稿丟失。為盡快接下這份兼職,她按約定匯出100元的押金款后,就再也聯(lián)系不上對方了。
接待她的法官張獻玲說,在現(xiàn)實的用工關系中,可以用勞動合同來牽制雙方,而“網絡勞務”作為虛擬網絡中的一種雇傭關系,目前還沒有清晰的監(jiān)管機制。從事網絡新職業(yè)的人也大多是流動的個體,沒有單位或者機構的依托,在交易時要小心謹慎,保留網絡商談時的相關記錄,以便維權。
“類似張女士咨詢的問題,我們已接到不少,但還沒有人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睆埆I玲說,當前,從事網絡兼職的人群日漸龐大,網絡勞務也漸成市場,日趨紅火。從當事人咨詢的問題看,勞務多集中在替人“看菜”、“搶車位”、代寫博客、幫忙網上選物、收集資訊等。但是,網上“掙外快”并不輕松,有的不僅沒掙到錢,還被騙子騙了錢,因數(shù)額小,多在兩三百元之間,被騙者大都暗暗叫苦,沒有選擇通過法律渠道維權。
“通過網絡兼職騙錢的方式雖然很多,比如,有的借手機號碼騙取小額信息費,有的收取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注冊服務費,有的謊稱需快遞郵資騙取錢財?shù)。這些手法并不高明,只要小心謹慎就能發(fā)現(xiàn)!惫艹菂^(qū)法院政治處工作人員梁剛向記者介紹,他們曾接到一起如何避免利用手機騙取信息費的咨詢。
大學生王某原想通過網絡兼職賺點錢,就在網上搜到一個“網絡兼職聯(lián)盟”網站,網站首頁的廣告極為誘人:“只要會上網、打字就可以做兼職文員,每天只需工作兩三小時,錄入一些文字資料或數(shù)據(jù),日收入就有上百元……”王某信以為真,按網站指示,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領取工號。隨后,系統(tǒng)提示需要發(fā)送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確認工號。確認工號后,還要再發(fā)送信息“開通應聘資格”。在連續(xù)發(fā)送了6個信息之后,終于看到了領取工作任務這一項。但就在這時,頁面竟然又跳到了用手機注冊員工號的最初步驟。此時,王某意識到自己被騙了,立即查詢話費,發(fā)現(xiàn)手機費被扣除了12元,平均一條短信2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網絡兼職中目前還有一種騙術,即先讓應聘者干活,任務完成后,佯裝支付工資,虛設一個客服電話讓應聘者查詢,只要應聘者在查詢過程中輸入銀行卡密碼,卡里的錢隨即就沒了。
鄭州市民張女士9月初在網站上看到一則招聘信息,一天只需掛2小時QQ號就可得到5元報酬。她按約定工作了20天后,對方提出先結算100元工資,通過電話轉賬把錢匯到她的銀行卡上。隨即,給了她一個400客服查詢電話。她按電話提示,輸入了個人賬戶和密碼查詢,發(fā)現(xiàn)果然多了100元錢。但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她再次到銀行取款時發(fā)現(xiàn),卡里原有的3000元存款被取走,日期正是給她“發(fā)工資”的當天。
“網絡是虛擬的,怎么知道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付出了勞動得不到相應的報酬怎么辦?”“被騙了,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記者在采訪中,不少網民發(fā)出類似的疑問。
梁剛認為,網絡兼職者是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化的受益者,他們其實是生活服務行業(yè)的一種特殊的就業(yè)、兼職形態(tài),主要滿足消費者一些個性化的生活服務需求,彌補了商家服務的盲點,具有操作門檻低、風險小的特點,可以作為解決時下社會就業(yè)壓力的渠道,但目前管理不規(guī)范,容易產生糾紛,甚至會被欺騙。
“這種網絡上的帶有虛擬性質的勞務,是一種很新穎的勞務關系!睆埆I玲認為,為避免爭議,在網上進行交易的雙方,對具體的費用計算方式、服務質量衡量標準等,應盡量形成文字或保留網上商談時的文字記錄等。
“網絡兼職不能與本職工作相沖突!绷簞傉f,現(xiàn)在網絡比較普及,職員的辦公室里都有網絡,上起網來較為便利,有的職員便在正常工作的同時,也干一些網絡兼職的活兒。
梁剛認為,如果一個單位的工作人員在沒有經過單位允許的情況下,用單位提供的電腦等辦公設備從事網絡兼職為自己賺錢,根據(jù)現(xiàn)有的法律規(guī)定,這種收入屬于不當?shù)美,如果單位追究起來,兼職人就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本報記?鄧紅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