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年07月20日 10: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論壇7月18日下午在福建廈門舉辦,圍繞加強網絡文明交流、互鑒、共存等話題展開探討,中外專家學者共商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之道。
【解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胡勁軍表示,加強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要堅定文化自信,通過網絡空間講好中華文明故事;要堅持美美與共,引導全球青少年積極參與網絡文明交流互鑒。
【解說】中國新聞社黨委書記、社長陳陸軍表示,作為致力于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跨文化國際傳播機構,中新社、中新網近年來善用比較敘事,在國際傳播中突出講好文明互鑒的故事;注重以網為媒,在融合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網絡文明交流方式;深耕特色優(yōu)勢,在網絡空間中拓展國際合作的廣度深度;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為推動網絡文明建設、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解說】論壇上,多位外國專家、外籍代表圍繞中外文明如何以“網”為橋交流互鑒分享了看法。
【同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土庫曼斯坦留學生 若賀曼
近年來,中國一直處于人工智能和5G等先進技術的前沿。此外,中國的互聯網發(fā)展超越國界,推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等舉措。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旨在加強各國的互聯互通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國際合作,擴大其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影響力。
【解說】在中國定居22年的中國一阿拉伯國家博覽會顧問委員會委員肖克表示,如今,在很多外國年輕人眼中,中國最顯著的特征已經不只是以往的“基建巨頭”,中國的高鐵、跨境電商、游戲公司和社交軟件都非常吸引他們。
【同期】中國一阿拉伯國家博覽會顧問委員會委員 肖克
線上購物平臺、中國電動汽車,這些非常吸引外國年輕一代來到中國,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我在中國的20年間,我見證了全球年輕一代以不同的視角感知中國。這非常有趣。因為中國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是先行者。
【解說】1988年起定居廈門的廈門大學美籍教授潘維廉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表示,互聯網以人們從未想象過的方式改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最大的可能性在于幫助彌合人民之間、國家之間的障礙。
【同期】廈門大學美籍教授 潘維廉
令我驚訝的是,中國遠遠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我告訴我的朋友,30年前的中國人沒有錢,今天他們依然沒有錢,因為他們用手機支付一切費用,這太方便了,我需要的任何東西都會送到我家門口。因此,我認為互聯網是未來,但我并不真正了解所有的機會。今天當我看到非常多中國公司在互聯網上賣東西、分享東西,原來中國人可以利用互聯網做這么多事情。那些項目是如此不同,可以吸引別人,我希望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然后可以做得更好。
【解說】據悉,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論壇由中央網信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新聞社指導,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華語環(huán)球節(jié)目中心、中國新聞網主辦,《中國網信》雜志承辦。
記者 李思源 吳晟煒 福建廈門報道
責任編輯:【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