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隨中山艦從長江武漢段出水的59件中國海軍珍貴物品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的“辛亥首義·武漢文化周”系列活動中展示。一批重要的民國歷史見證物被帶到了臺北,其中包含當年臺灣制造的“天馬牌”長筒膠鞋。中新社發(fā) 劉舒凌 攝
中新社臺北9月21日電 (記者 劉舒凌 路梅)“國民革命的歷史見證”、隨中國海軍中山艦出水的59件珍貴物品,21日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的“辛亥首義·武漢文化周”系列活動中公開展示。
1997年,沉入長江金口水域近60年的中山艦被整體打撈出水,13年后,一批重要見證物被帶到了臺北。其中包含1938年“武漢保衛(wèi)戰(zhàn)”中隨艦殉國的最后一任艦長薩師俊之印章;官兵印有新生活運動宣傳語言的臉盆、骨柄餐刀等生活用品,甚至還有臺灣造“天馬牌”長筒膠鞋;以及軍用信號燈、測量儀等。
當天坐著輪椅來觀展的退役海軍少將陳鳴錚已屆97歲高齡。當年他作為見習官親歷中山艦最后一戰(zhàn),2008年曾應(yīng)邀前往武漢鑒別艦上各項出水文物;貞浿斈旰蛻(zhàn)友棄船、在日軍飛機轟炸掃射中頑強保全性命的艱難時刻,陳鳴錚緩慢、仔細察看了每一件熟悉的物品,連稱“感動”。
來到現(xiàn)場觀展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一行也特別祝福老將軍健康長壽。
中共武漢市委副書記胡曙光在展前致辭中說,此次展出的珍貴物品,展現(xiàn)中山艦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記錄了孫中山先生所經(jīng)歷的“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廣州蒙難”以及后來的“武漢保衛(wèi)戰(zhàn)”等重大歷史事件。
“國父紀念館”館長鄭乃文表示,感謝大陸方面支持來此舉辦“中山艦出水文物展”。他說,辛亥革命的成功對于當時亞洲乃至世界都是值得慶祝的歷史一刻,對于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為紀念首義所作的工作表示敬佩。
當天,武漢代表團在臺北展開的“辛亥首義•武漢文化周”紀念活動,旨在為明年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熱身。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在文化周開幕儀式中表示,武漢是民國肇建打響第一槍的地方,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如今當?shù)匾渤蔀閮砂逗推桨l(fā)展、經(jīng)貿(mào)密切交流之地;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即將來臨,在臺灣展示革命文物是一個“創(chuàng)舉”,也希望有更多臺灣民眾能獨自或組團前往武漢參觀訪問。
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中共武漢市委書記楊松擔任武漢市代表團團長。他強調(diào),1911年爆發(fā)于武昌的辛亥首義,是兩岸人民共享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希望以紀念辛亥首義100周年為契機,加強與臺灣各領(lǐng)域交流,以務(wù)實措施落實國共兩黨發(fā)布的“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為同胞福祉、兩岸關(guān)系和平發(fā)展作貢獻。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訂購該艦,3年后加入北洋政府海軍第一艦隊。1922年孫中山“廣州蒙難”時登臨該艦,指揮平叛斗爭達50余天。1925年3月,孫中山去世后改名為中山艦。1938年10月,中山艦在“武漢保衛(wèi)戰(zhàn)”中于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
1997年元月,中山艦被整體打撈出水。2001年12月,戰(zhàn)艦修復(fù)保護工程竣工,恢復(fù)了1925年命名為中山艦時的歷史原貌,也保留了1938年被敵機炸沉的歷史痕跡。(完)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