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臺媒高度評價張志軍訪臺 吁島內各界學會“聆聽”

      2014年06月30日 09:13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0)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8日結束四天三夜的訪臺之行返回北京,29日出版的臺灣主要報紙均對張志軍此次“溝通之旅”“傾聽之旅”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同時呼吁島內各界應學會“聆聽”。

        臺灣《聯合報》的文章認為,張志軍此訪落下善意棋子,在開啟溝通機制常態(tài)化的同時,也表明與島內地方政府交流不分黨派顏色,對臺交流領域要擴大深入,且多聽少講多干實事。文章指出,張志軍訪臺地點涵蓋社區(qū)、中小企業(yè)、學校、寺廟、農家等,顯示大陸決定繼續(xù)擴大對臺交流的范圍與力度。

        《中國時報》在頭版文章中指出,張志軍4天行程走遍臺灣北中南,親民作風及平民語言贏得普遍好評。另一篇新聞分析詳細回顧了張志軍此訪的重要片段,認為張志軍不僅體驗了臺灣多元聲音,更為兩岸關系寫下新頁。

        該報的社論認為,張志軍來臺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這是一個歷史的證明,證明臺灣期待兩岸和平交流的主流民意確然存在,這個主流民意會超越政治領袖的個人意志。社論指出,不管是今年2月王郁琦訪問大陸,還是這次張志軍回訪臺灣,都意謂在天平的善意一側,兩岸多加了砝碼。張志軍親自訪臺,可增加對臺灣的認識,也有助于他決策思考。只要善意不斷累積,兩岸的和平有一天就會出現定錨效應,和平之錨會逾扎逾緊。

        臺《經濟日報》的文章回顧了張志軍與中小企業(yè)代表的交流與互動,指出張志軍在維格總公司停留時間超過一個半小時,大多數時間花在與八位中小企業(yè)業(yè)者座談。在緊湊的行程當中,張志軍聽完業(yè)者心聲并一一回應,相當有誠意。文章同時指出,“張王二會”圓滿落幕,如何盡速落實會面所達成的共識,攸關臺灣經濟競爭力。

        臺《工商時報》的分析則認為,張志軍此訪與過往兩岸政治人物的會晤有所不同。藉此機會,張志軍能站在第一線觀察,實際聽見臺灣基層真實的聲音,對臺灣社會多元和復雜結構,必然點滴在心。

        臺灣《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撰寫長篇文章指出,張志軍此訪開啟了兩岸關系新局面。文章說,面對兩岸關系發(fā)展中的一些新情況,大陸方面仍然堅持張志軍在上半年的最后幾天回訪臺灣,堅持推動雙方兩岸事務負責人互訪常態(tài)化,顯然是對兩岸繼續(xù)挺進深水區(qū)具有堅定信心。

        第二次“張王會”針對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達成共識,文章就此指出,不管是雙方兩岸事務負責人互訪常態(tài)化,還是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制度化,都意味著兩岸接觸將更加頻繁,大陸方面將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觸臺灣各界,而啟動政治對話或談判的各種阻力可望逐漸化解。

        對于張志軍此訪最后一天由于受到一些“臺獨”分子干擾而改變行程,島內主要媒體均表示遺憾,同時紛紛刊文呼吁各界應該認真反思待客之道,好好學習如何“聆聽對方”。

        《聯合報》在其社論中指出,喧騰沖撞不是自由,抗議叫囂未必等于民主,少數暴力更難美其名多元。聯想到論述發(fā)達聽力退化的臺式民主,“聆聽對方、理解差異”應是臺灣朝野、特別是綠營及其支持者面對兩岸問題時的重要思考。

        《旺報》“觀點”欄目亦刊文指出,面對希望多聽臺灣各種聲音的大陸人士,我們應歡迎并以禮相待。臺灣最美的風景,不要只把門關起來自己欣賞。(記者劉剛 陳君)

      【編輯:溫雅瓊】

      >臺灣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