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人退撫金破產(chǎn)現(xiàn)警訊 "募兵制"后恐更加惡化——中新網(wǎng)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久久艹视频一区

<rp id="exnmd"><video id="exnmd"></video></rp>
<ol id="exnmd"><strong id="exnmd"><td id="exnmd"></td></strong></ol>
    • <address id="exnmd"></address>
      <rp id="exnmd"></rp>
      <u id="exnmd"><option id="exnmd"></option></u>
    • <cite id="exnmd"></cite>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臺灣新聞
        臺軍人退撫金破產(chǎn)現(xiàn)警訊 "募兵制"后恐更加惡化
      2010年02月04日 18:22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網(wǎng)2月4日電 據(jù)“中央社”報道,臺當局“銓敘部”說,軍人退撫基金財務有嚴重警訊,雖然去年未如預期出現(xiàn)透支,但在2018年破產(chǎn)的警報仍未解除。官員也擔心若實施“募兵制”,恐讓基金財務更惡化。

        官員指出,去年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精算,軍人部分會在去年首度出現(xiàn)“入不敷出”,并在2018年破產(chǎn),不過,去年預估的狀況并未實現(xiàn)。軍職退撫基金2009年收入約新臺幣84.21億元、支出63.65億元,支出占收入比為75.58%,雖沒有透支,但仍是“有危險的基金”。

        官員進一步表示,未來如果采“募兵制”,除可能引爆軍職提前退休潮,招募的新兵如果采現(xiàn)行提撥率,3年下來可能提撥7萬多元退休金、離職時卻能從退撫基金領走10余萬元,軍人退撫基金恐怕“坐吃山空”、“哪有不垮的道理”。

        官員說,退撫基金軍、公、教3項基金采分帳分流,軍職基金的狀況不影響公教人員權益。理論上,要改善軍職基金必須提高提撥率,目前提撥率12%,若足額提撥,恐怕得調高到30%至40%;個人提撥率要調,“政府”共同撥繳部分也要跟著提高,但目前沒錢,這部分恐怕也有困難,長遠上還是要從軍職退伍、退休制度調整。

        “銓敘部”指出,退撫基金成立以來,截至2009年12月底止,軍職人員的基金支出占其基金繳費收入(未含基金運用收益)比率高達63.33%。也就是說,每收入100元,就須支出63.33元,顯現(xiàn)嚴重警訊。

        “銓敘部”說,相較于公務人員的基金支出占基金繳費收入是23.08%、教育人員的基金支出占基金繳費收入為37.14%,軍職人員基金收支失衡問題比公務、教育人員嚴重。

        分析原因,“銓敘部”表示,短期來說,軍職人員按階限齡退伍及服役滿3年就可支領一次退伍金;近10年,軍職人員支領一次退伍金占總退伍人數(shù)達73%(公務、教育人員分別為9%及10%);且支領一次退伍金的金額約占收繳總金額的33%,也比公教人員的2%及3%高出許多,不利于軍職人員退撫基金賬戶資金累積及孳息運用。

        至于長期原因,“銓敘部”指出,軍職人員任職年齡較早,現(xiàn)行制度任職20年就可以支領退休俸,軍職人員平均43.2歲就可以領取退休俸;公務及教育人員領退休俸平均年齡,分別是55.52歲及53.87歲。軍職人員退伍后,平均余命達37.3歲,比公教人員多10年,這也增加軍職人員基金長期支付壓力。

        “銓敘部”說,軍職人員平均總領取退休金金額是平均總繳納金額的8.29倍,也比公務員的5.43倍、教育人員的5.97倍來得高。這些都是軍職人員退撫基金資金嚴重流出的原因。

        ----- 臺灣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