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濱世乒賽雖已落下帷幕,但關于中國乒乓軍團包攬金銀牌的議論還在繼續(xù)。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拋出了“盛世危機”論:“中國強勢包攬乒乓球世界冠軍,這項運動已到了最危險時刻,再下去沒人玩了”,“國乒輝煌背后有著更殘酷的絕望”,“中國乒乓球將和中國足球一樣,沒人關心”……
國乒包攬金銀牌真的引發(fā)危機了嗎?本報記者張瑋和陳華對此也有話要說。
不要糟踐自己
張:說實話,現在看乒乓球比賽確實沒當初的激情了。記得1995年天津世乒賽,男團大戰(zhàn)中國3比2險勝瑞典捧杯,看得我手心全是汗。但現在沒有這種感覺了,因為知道肯定是我們贏。
陳:是啊。從這個角度來說,乒乓球運動確實存在很大的危機。但我覺得,要正視這個危機,并不等于要“糟踐自己”,F在好像一部分人有種觀點:以前的金牌“粒粒皆辛苦”,現在的金牌太容易拿,反而不值錢了。
張:要知道,我們也是“苦出身”。1989年世乒賽,我們的直板快攻被歐洲的弧圈球打得找不到北,男團、男雙、男單和混雙全軍覆沒,當時李富榮感嘆“輸到只剩褲衩”。今天的局面,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的教練員和球員用刻苦鉆研和訓練換來的?慈颂魮怀粤,局外人盡說風涼話,這對他們不公平。
陳:所以,我們雖然要正視危機,但首先要明確態(tài)度:中國運動員還是要保持高水平,力爭世界一流。我們不能糟踐自己,自廢武功。
做強乒超聯(lián)賽
張:其實所謂“危機”,“危”中也有“機”。比如這次包攬金牌,在全世界面前又給中國乒乓球做了一回大廣告。這個廣告有用嗎?當然有用,這給我們搞好乒超聯(lián)賽提供了足夠的底氣和理由。
陳:發(fā)展到目前的境地,乒超聯(lián)賽的宗旨不應僅僅停留在提高中國的乒乓球水平了,而是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成為世界乒乓球運動員心目中的圣地,海納百川,共同提高。
張:對,就像美國的NBA。當年第一屆“夢之隊”參加巴塞羅那奧運會,場均能贏人家40分以上,大家一看:哇!NBA果然是籃球運動員的最高舞臺!廣告做好了,才能吸引各方人才。現在美國“夢之隊”拿奧運冠軍沒那么容易了,那是因為其他國家隊里都有在NBA中錘煉出來的優(yōu)秀球員了。比賽有了懸念,籃球運動也大大發(fā)展了。
陳:中國乒乓現在有“養(yǎng)狼計劃”,這是“送出去”,但同時也要更多的“請進來”。這個“請進來”與其他運動隊請高水平教練或外援不同,其實是“請進來一起玩”。
張:就是這樣。姚明當時的水平真的夠當NBA的“選秀狀元”?我看不見得。但這個關于“狀元”的“秀”卻給NBA帶來了巨大的中國市場。哪天我們的乒超聯(lián)賽把松平健太列為“狀元”,讓波爾榮膺“最佳外援”,日本人和德國人對乒乓球的關注度肯定會有所提高。當然,這不是一家或幾家俱樂部能完成的任務,需要主管部門從全局考慮,打造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影響力的中國乒超聯(lián)賽。
真正成為國球
陳:剛才是從競技角度談乒乓的發(fā)展,但我一直覺得,后奧運時代,中國體育應該轉變唯金牌論的觀念,讓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兩個輪子一起轉。這也是這次“危機”帶來的一個契機。
張:完全同意。這次世乒賽恰逢五一長假,據說收視率不錯。但我身邊的年輕人都不怎么關心,可以想象,真正撐起收視率的,還是對乒乓球有深厚感情的中老年球迷。
陳: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乒乓球在中國被稱作“國球”,但看看現在的年輕人,打籃球,打網球,甚至玩臺球,中小學生里會打乒乓球的恐怕并不多。如果那批老球迷退出舞臺,我們的“國球”將何去何從?
張:在這一點上,我們還真應該學習一下日本的“國球”棒球。他們的棒球真正做到了全民普及,很多小學生放學之后就會三五成群去打棒球,我們從小看到大的動畫片《機器貓》里經常有這種場景。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球”。
陳:是啊。我覺得要改變這個現象,需要國手們的配合。他們不要老是悶頭“閉關”訓練,然后一出關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他們平時完全可以下下“基層”,和普通的乒乓球愛好者進行溝通交流和指導,提高他們的興趣,普及乒乓球運動。
張:是啊,基層學校也可以引進乒乓球課,手段可以多種多樣,目的只有一個,讓乒乓球成為一項全民運動。
陳:所以說,這次“危機”雖然帶來了煩惱,但也從兩個方面給我們發(fā)展乒乓球運動提供了思路:一是如何避免在國際上“一家獨唱”,二是如何避免在國內“曲高和寡”。如果能解決好這兩方面的問題,中國乒乓球的“盛世危機”也就無從談起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