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金之大贏家】
但身在香港電影人卻擔心香港市場已無法讓香港電影工業(yè)良性發(fā)展,他們要發(fā)展,要北上合拍。他們自有苦衷,自有想法!
對于剛剛落幕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網絡在第一時間就出現了不少“專業(yè)”解讀。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網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竟然還有人在質問金像獎:為什么大贏家是陳可辛和《投名狀》?甚至還有人天真地說,從文雋下臺開始,金像獎就好看了。這些解讀的背后是典型的中國式推理,凡事都有幕后操縱,言外之意,是金像獎的結果也由幾個人操縱,一兩個人可以影響到它的賽果及其他。
其實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并不難,上網搜索一下金像獎的評審規(guī)則便知道。這不是幾個評審組成的評審團決定結果的獎,它是香港眾多電影行業(yè)協會的數百位成員共同投票的結果。而主席能影響的,恐怕只有贊助以及頒獎嘉賓之類的事。所以,在與其花力氣去猜度根本不存在的事,不如去思考一下,為什么香港電影從業(yè)人員的選擇與你的選擇會有如此大不同?
那到底是為什么呢?這首先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是香港電影從業(yè)人員,根本不知道香港電影現在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從陳可辛的獲獎感言,其實可以看出點什么。他上來就謝林老板(林建岳),謝他肯投資《投名狀》。這其實就是香港電影目前的窘境之一,找錢難!但陳可辛不僅為這么大的投資找到了錢,而且賺了錢,這之于眼下找投資難,賺錢更難,找投資難上加難的電影而言,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呀。如果非要解讀金像獎的賽果不可,《投名狀》的最后勝利,跟香港電影界對香港電影市道的普遍悲觀失望應該是有關的。一些電影這碗飯吃得越來越難的人,做出這樣的選擇,怎能算是不合乎情理呢?
但這就引發(fā)有人會問另外一個問題:像陳可辛一樣,拍《投名狀》這樣的合拍片,是香港電影的出路所在嗎?值得發(fā)八個獎鼓勵嗎?這個問題太大了,不是我等所能回答。但對不起,這好像也不是金像獎的職責所在,它的目的是通過組織評獎,表彰過去一年表現優(yōu)秀的電影和電影人,而不是一個官方的電影發(fā)展委員會,要考慮這個獎如何評,頒給誰才能促進香港電影更好地發(fā)展。
其實在一個頒獎禮結束后,我們要做的似乎不應該是總結賽果,質問道理何在。相反,理解賽果似乎更貼近實際。香港電影主要是工業(yè),不單純是藝術,他們現在缺的是“錢”,他們的選擇要看重錢的因素。在內地大片口碑不佳之時,一個香港導演卻以大片贏得票房,兼且口碑不俗,那自然是去年的最佳投資案例。對于一個無法感同身受香港電影處境的外人而言,我們看的可能只是電影本身,是所謂的藝術。也許我們有人覺得“頭名狀”不該獎給《投名狀》,那是我們的事,跟金像獎無關,也跟黑幕無關。
□泊明(廣州 影評人)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