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與《三槍拍案驚奇》的上映只相差一周,但兩部電影所受到的評價卻截然不同。對《三槍拍案驚奇》最極端的評價是“史上第一爛片”,而《十月圍城》則獲得本年度最靠譜賀歲大片的評價。
《三槍拍案驚奇》上映前十分高調,被稱為繼奧運會開幕式后大師級的又一力作,張偉平也表示,一槍1.5億,《三槍拍案驚奇》至少四個億。但上映之后,先是兩極分化,之后迅速形成一邊倒的惡評。于是,我們看到評論人士“這片子太下賤”、“張藝謀一直在透支自己的電影信用”、“《三槍拍案驚奇》是部爛片,這是一句真實的話”、“第三槍干掉了自己”、“兜售文化糟粕,中國電影的悲哀”的負面批評。媒體也從先鋪天蓋地介紹到立即組織炮火,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三槍》:一次名正言順的搶錢行為”、“二張拍案搶錢”、“張藝謀電影進化論:越墮落越有財”等文章,還有人認為“三槍”就是胡蘿卜、白蘿卜和水蘿卜。意思是指把“蘿卜開會”賣了“群英薈萃”的價,于是,就指“《三槍》其實只是一筆生意”。
事隔一周之后,《十月圍城》上映后,口碑出奇的好!啊妒聡恰肥子常泻糜纸凶保啊妒聡恰烦少R歲領頭羊”、“《十月圍城》拯救賀歲檔”、“《十月圍城》打破‘有票房無口碑’窘境”、“《十月圍城》大氣大度”、“《十月圍城》用良心感動你”。甚至有評論稱“《十月圍城》:觀眾零失望”。此外,《十月圍城》獲更高層面好評,電影局認為是年度最佳影片;民間則認為是“民營主旋律”、“老百姓的《建國大業(yè)》”,是“近期國產片翹楚”,“華語商業(yè)大片的新標桿”。
《三槍拍案驚奇》與《十月圍城》的數(shù)字打分也很說明問題。《三槍拍案驚奇》新浪觀影團打分為77.2分,而《十月圍城》則為87.5分!度龢屌陌阁@奇》的觀眾打分分歧性強,比如,認為優(yōu)秀的為34.1%,認為很難看的為28.5%,一般的為23.4%;認為《三槍》很差的36.3%,很滿意的34.6%。而《十月圍城》打分則出奇的高,認為在90至100分的67%,認為100分的22%,兩者加在一起89%;認為文武戲都感人的79.7%;認為非常感人的44.6%,認為眼淚差點流下來的占41.2%,兩者加在一起也有85%。
《三槍拍案驚奇》與《十月圍城》將是本周一直到月底電影市場上的電影對手,兩片肯定將在對比中產生更多話題。
正方 向一個偉大時代致敬
-吳 勇
以辛亥革命前的歷史為背景的電影作品很少,《十月圍城》可以算填補了這一空白……這樣的表述很像在煞有介事地評論一部主旋律影片。事實上,這部大片不僅填補了歷史空白,也填補了膚淺的娛樂片盛行而被淡忘的電影人的誠意。
《十月圍城》陳德森導演花了十年時間打造,沒有執(zhí)著與誠意是萬萬堅持不住的!妒聡恰窡o疑是一部很好的商業(yè)大片,精彩的武打、張弛有度的節(jié)奏,以及點到為止卻很動人的情感關系。更重要的是它扭轉了一個固有觀念,其實動作大片中人物可以不只是道具、“沙包”。謝霆鋒肯定能通過這部電影打翻身仗了,而此前他除了扮酷似乎在表演上鮮有建樹。李宇春也會讓那些不喜歡她的人想法大有改觀。
除了片中精彩的場面,《十月圍城》思想的深刻性也值得細細玩味——它對于“革命”的解讀非常有意思,某種程度上它表明香港導演對于“革命”的認識與我們很不一樣,而他的理解也更具常識性。
《十月圍城》的劇情幾乎說中了“革命”的本質——革命本身就是一件很“江湖”的事情,很多時候革命就是由一群并沒有崇高理想的烏合之眾推動的。像謝霆鋒扮演的阿四,他卷入“革命”可能只是出于對主人的感恩,甄子丹之所以出生入死也只是因為女兒的感化;巴特爾飾演的落難和尚王復民則是看不慣假洋鬼子的做派。而假洋鬼子也并非只會助紂為虐,曾志偉扮演的警察局長關鍵時候還是力所能及地助革命一臂之力。
歷史上,辛亥革命前的同盟會革命者是最有血性的一群人,這些革命者很多出生于富裕家庭,留過洋,充滿了理想主義與獻身精神,像鄒容、秋瑾、陳天華以及《與妻書》的作者林覺民,片中王學圻的兒子無疑代表的就是這個群體。胡軍飾演的反派閻孝國受過西方教育但效忠清廷,原因是他認為革命并不能真正解決國家的困境,這幾乎讓人聯(lián)想起文化大師辜鴻銘!妒聡恰芬砸粋虛構的歷史片斷完成了對一個偉大時代的致敬,就像年初《我的團長我的團》讓人們正視遠征軍的歷史一樣,辛亥革命前的歷史也不該被淡忘。
順便提一句,或許是監(jiān)制陳可辛的功勞,片中三位只有幾個鏡頭的女性——范冰冰、周韻、李嘉欣都出奇的美,當她們出現(xiàn)時,動作大片《十月圍城》已疑似成了一部文藝片。
十年啊十年
-劉 穎
看《十月圍城》之前以及之后都最觸動我的消息,就是這部電影已經(jīng)醞釀、運作了十年才最終面世。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而已!人們對于時光的留戀、感慨是永恒的——雖然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都在浪費時間,經(jīng)常是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自己除了吃喝玩樂外什么真正有意義的事兒也沒做,十年就過去了……
《十月圍城》的導演陳德森顯然沒有虛度時間,他以堅強的信念走過了這十年!皥詮姷男拍睢蓖瑯右矟撘颇赝ㄟ^片中人物們的義、忠、勇、愛感動了觀眾。所幸,經(jīng)過十年的積累,《十月圍城》得以在日臻成熟的香港“江湖片”架構上加入愛國歷史主旋律主題,成為今年年末賀歲檔目前最受觀眾好評的電影。
《十月圍城》背景是辛亥革命前幾年,對那段歷史的了解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肯定不如掌握財經(jīng)消息更實際——這也是《十月圍城》比同期的《三槍》、《刺陵》等搞笑喜劇題材更有意義的地方——除了沒完沒了的票房之爭,我們是不是還該有點別的?張藝謀、趙本山在這周末北京電視臺的訪談節(jié)目中說“觀眾平時生活中就受各種教育,干嗎來看電影也要受教育?”“快樂才是最重要的”,這話沒錯,但實際上《十月圍城》證明了觀眾并不是不愛接受教育或嚴肅,重點是不論你搞教育、快樂或嚴肅的水準、質量到底高不高?
我們還是看看大家的十年吧。十年前的胡軍還是一個非著名演員;十年前,甄子丹成為德國電視系列劇《代號:美洲獅》的導演群之一,由于收視頗佳,他獲得了參與美國好萊塢電影制作的機會,擔任演員和動作導演;十年之前的謝霆鋒剛剛19歲,他以囂張的面貌跨入音樂界與影視圈;十年前,巴特爾正式受邀赴美國NBA鳳凰城太陽隊訓練營試訓;十年前,范冰冰依然不能擺脫《還珠格格》中“金鎖丫環(huán)”;十年前,張涵予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配音演員……運作了十年的《十月圍城》正是匯集了這些人的“十年”而醞釀成的作品。
而十年之前,你在干嗎?十年后的今天你敢直視自己走過的這十年嗎?你為十年之后的再次總結人生做好設想了嗎?如果《十月圍城》的十年能讓更多觀眾這樣想,我想它的存在意義將更大。J188
反方 看了賀歲檔 闖進屠宰場
-金力維
電影賀歲檔以排山倒海之勢到來之前,朋友問我,“咱們先哭哪場呀。”看完《花木蘭》;朋友哭了,看完《三槍》朋友說沒勁,嚇個半死,不哭也不笑,白花錢了;看完《十月圍城》,我倆都哭了,朋友說,“其實讓咱們哭不用這么費勁呀?”我擦干眼淚恨恨地說:“他們成心!”
很多人說《十月圍城》是部好片子,甚至很牛(基本都是男的),所以,我不逆天下人之快說反話,只說我自己不喜歡這部電影。倆半小時里,80%的打戲,不停的流血、殺人,我渾身緊張著看完精疲力竭,很多鏡頭都將成為晚上噩夢的素材,胡軍最后瘋狂的臉,大個子和尚差點被鐵鏈分尸后的最后一搏,還有黎明演的劉公子渾身上下肉被挑出來,冒著血還在打……最后,電影以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作為這一切殺戮的依據(jù):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jīng)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叫做革命。然后,我和很多人一起哭了,不是自己想哭的,是被設計哭的,在這種情緒醞釀里,不哭就真沒人性了,可哭完我還想問,這80%的打戲,這展現(xiàn)各種手段屠人的方式是導演吸引票房的商業(yè)元素還是覺得真有必要?難道中國有武術的傳統(tǒng)就要永遠讓觀眾看動作片好似走進屠宰場嗎?
《三槍》殺人,《十月圍城》也殺人,誰都知道,流血、殺人是最刺激不過的,但這肯定不是文明的刺激;用革命、主義的外衣裹上血腥、暴力吸引觀眾,這更不高級!妒聡恰繁静槐厝绱,故事里那些尚不知革命為何物便在短短一小時里為革命犧牲了性命的小人物足以打動人心,泛及開來,那些在屠殺路上的民眾,他們是何反應?驚懼還是樂得看熱鬧?李玉堂為什么會支持革命?他一家為革命出錢出力又出命后其他太太仆人的想法?《十月圍城》講的是一個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那么請給觀眾更多的著眼處,80%的打戲壓縮掉一半,那些血淋淋掙扎著不死的鏡頭再少些,有情感,有力量的文戲更能打動人。
小時候看過一部動畫片叫《太空堡壘》,外星人圖謀地球,派了些探子來臥底,探子走進電影院看了場電影,回去匯報說,要準備更多殺傷力武器,因為地球人都會飛檐走壁,還能從手中放出激光。假如,外星人的探子恰巧看了《十月圍城》,他們會怎么想?一定是嚇跑了,因為地球人性情野蠻,看人屠人都津津有味!妒聡恰烽g接保衛(wèi)了地球,全球人民是不是應該好好謝謝中國人呢?J187
煽情足夠 動人很難
-王雯淼
讓一群看似平庸普通的草根小民去完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故事聽起來極其老套卻又極有看頭。在好萊塢眾多流水線電影里,此類故事基本被定型為超級瑪麗打怪獸的模式:在經(jīng)歷了一波三折的阻礙、磨難和挫折以后,在踩死無數(shù)只烏龜以后,小瑪麗變成小巨人,最終通關。
這樣的故事在銀幕上出現(xiàn)的太多,遠的不說,即便上個月公映的3D動畫片《豚鼠特工隊》走的也是這個路子。然而,同樣是講小人物完成大任務的故事,號稱最靠譜賀歲大片的《十月圍城》卻講得并不精彩:影片從開場就是個悲劇,因為誰都知道孫中山不可能死,死的只能是保護他的人。因此《十月圍城》其實是一個沒有懸念的故事,或者說,電影的懸念從任務是否完成、正反兩派如何斗智斗勇,變成了一群空有勇氣卻無智無謀甚至無腦的草根如何光榮赴死。
在人物塑造上,《十月圍城》沒能擺脫臉譜化。受限于整個劇本的情懷大于內容,片中看似性格迥異的幾個人,其人物命運和發(fā)展方向居然沒有絲毫的差別。所有人物最終都“慷慨赴死”。編劇參透了“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的真諦,讓每一個渺小而無辜的犧牲都在浪漫而矯情的定格鏡頭和杜撰的生卒年月的襯托下變得高尚而偉大。
情懷是《十月圍城》和陳可辛一直在強調的東西。不可否認,電影在煽情中也的確流露出了泛濫的情懷。一方面,片中以陳少白為代表的革命黨不斷地宣稱不怕死、早就準備好犧牲,另一方面,死的卻是不知何謂革命、原本將獲得幸福生活的小百姓。如此對比之下,那句被反復強調的“革命就是用我們這一代人的犧牲來換取重光他們的幸福”就顯得做作了。
相比之下,謝霆鋒扮演的車夫對心愛的跛腳女子甜甜的一笑,甄子丹扮演的殺手對親生女兒慈眉善目的遠眺,李宇春一句“爹,女兒不孝”隨即變成董存瑞……人性中最真實的親情、愛情流露反倒成為主義之外最打動人心的畫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