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的春天還有多遠?
文.楊非
2月14─17日,檔期上屬于演出市場的淡季,但由臺灣著名歌手蔡琴領銜主演的大型音樂劇《天使──不夜城》在北京保利劇院的上演卻顯得十分熱鬧。
由臺灣著名藝術團體「果陀劇場」制作的《天使──不夜城》,是根據意大利著名導演費里尼的電影《卡比利亞之夜》改編的。它集中了臺灣一大批藝壇才子,導演梁志民、男主角王柏森都是臺灣戲劇界響當當的人物,而作曲、音樂總監(jiān)鮑比達和劇本改編及作詞陳樂融也都是流行樂業(yè)內高手。
對于觀眾來說,明星的光彩是注意力的焦點──事實證明,蔡琴在這部音樂劇中的表現確實非常優(yōu)秀。但對于內地藝術界來說,更有意義的則在于,這場演出是一次試探──一部國際標準制作、中國人的原創(chuàng)音樂劇在市場上究竟表現如何。
現場觀眾的熱烈反應讓這部音樂劇的巡演總監(jiān)制、戲劇獨立制作人譚路璐信心大增,她現在不僅希望繼續(xù)將以音樂劇創(chuàng)作聞名的臺灣果陀劇場的作品繼續(xù)引入內地,而且希望自己能夠聯系兩岸的藝術力量,制作一臺新的音樂劇。
譚路璐的想法并不孤立,據知,不少藝術界人士都對開拓中國音樂劇的處女地表現出濃厚興趣。幾年來,一些國外的音樂劇作品陸續(xù)在國內上演,如《想變成人的貓》、《西區(qū)故事》、《音樂之聲》等,但從去年開始,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制作似乎暗暗被看好。有媒體報導,著名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欲為中國打造一部音樂劇作品,計劃于今年在中國市場推出,沒想到,他采用中國著名的傳說「梁!篂閯(chuàng)作素材的想法與一位頗有成就的中國流行音樂人的想法不謀而合,后者與投資商運作已久;去年,一個尋找「黃河姑娘」的事情又把音樂劇《黃河神曲》的創(chuàng)作計劃推向前臺……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音樂劇正在走向活躍。
制作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嗎?
音樂劇被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而且發(fā)展最快的一項文化成果,它綜合了舞蹈、音樂、戲劇的舞臺藝術形式,更靠近大眾,風格也極其多元化。「它把音樂、舞蹈、歌唱和劇場演出的魅力發(fā)揮到了極致,一臺好的音樂劇,臺上臺下有極大的共鳴和反響,甚至在高潮里臺上臺下同聲歌唱,興奮之至。」中國音樂劇事業(yè)最重要的推動者、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徐曉鐘這樣形容說。
而從商業(yè)上來講,音樂劇的成功也讓很多人心向往之。一部成功的音樂劇,可以在舞臺上連續(xù)演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不衰,票房收入也高得驚人。一個經常拿出來作為比較的例子是:電影《泰坦尼克號》全球總票房超過了10億美元,但和經典音樂劇《歌劇院的幽靈》相比仍然有差距,該劇的全球總票房從1986年在倫敦西區(qū)首演算起,到現在已經達到27億美元。
良性的音樂劇市場應該是什么樣子?剛剛從日本回來的徐曉鐘深有感慨!溉毡舅募緞F從去年開始引進和演出《獅子王》,但兩年的票都已經訂出去了,一張票價平均1.3萬日元,合100美元,在國內,音樂劇票價也能達到這么高,但都是極少數的,而在日本,這個檔次的票價占劇場60%的座位。而且,他們一臺劇目就能夠連續(xù)演幾千場,演出十幾年!
一般來說,一臺音樂劇演出半年,投資就已經收回了,以后就是演一場賺一場。
誘惑很大,但對于中國藝術家來說,創(chuàng)作音樂劇卻還是一件讓人又愛又怕的事情。因為音樂劇一般都投資巨大,風險也極大,特別是在大多數人還不識音樂劇為何物的中國。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劇演出,似乎還沒有賺錢的先例。1999年,日本四季劇團在索尼公司的贊助下,將迪斯尼版本的《美女與野獸》帶到北京演出,以中文演唱,這是中國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音樂劇演出,但市場的反應讓他們鎩羽而歸。
「普及是第一位的,沒有普及就沒有未來的市場,但普及者卻要為之做出巨大努力甚至犧牲,如何說服投資商進入這個市場就是很大的難題!挂晃粯I(yè)內人士說。
對于那些有志于制作音樂劇的人來說,人才是最大的問題,幾年前那些談論音樂劇的人,自己都認為是在「空談」,連演員都找不到,其它從何談起?而現在中國在這方面比前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1995年,中央戲劇學院開辦了音樂劇表演專修班和導演專修班,培養(yǎng)了中國第一批音樂劇演員和導演人才。1996年10月,作為教學匯報演出,他們排演了《想變成人的貓》。
1999年,中央戲劇學院又招收了第一屆音樂劇專業(yè)的本科生。今年1月,他們剛剛赴日本四季劇團進行了一個月的交流和學習!溉毡痉矫鎸τ谖覀儗W生的條件之好和素質之高表示非常驚訝,認為我們的學生現在直接上臺演出都沒有問題。」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黃定宇說。
以國內現有的音樂劇演員培養(yǎng)狀況,黃定宇自信,即使在國內排演一臺大型音樂劇,在表演人才方面應該沒有太大障礙。
徐曉鐘則認為,現在中國發(fā)展音樂劇最需要的是專業(yè)的經營管理體制,否則即使演出再好,可能也會在市場上失敗。徐曉鐘的話有切膚之痛,中戲第一個音樂劇班畢業(yè)之后排演的音樂劇《西區(qū)故事》很被專業(yè)人士看好,但因為沒有很好的市場推介機制,演出幾場后就停了,對于老師和學生們的熱情打擊很大。很多學生因為在國內沒有演出的機會,現在去了日本尋求發(fā)展,中戲音樂劇團也暫時處于停滯狀態(tài)。
現在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都在培養(yǎng)音樂劇方面的人才。中央戲劇學院更有意成立藝術管理系,而音樂劇的經營管理將會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何時中國音樂劇創(chuàng)作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藝術界人士說法不一,短的說法是五年左右,長的估計還要幾十年,但他們普遍對音樂劇的未來充滿信心。
摘自《南方周末》20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