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文化古城北京,曩年擁有大小廟宇數百座,而祭祀活動最盛者,莫過于廣安門(元時稱彰義門,明清時稱廣寧門)外的“財神廟”。
顧名思義,“財神廟”即供奉財神廟宇。所謂財神,即迷信者謂為主管財帛的神,傳說本是兄弟五人,唐末已有香火,廟號“五通”。宋徽宗大觀年間賜廟額曰“靈順”。宋代由侯加封至王。因其封號第一字為“顯”,故又稱“五顯公”,其廟稱“五顯財神廟”。人間對他們的恭敬與虔誠,大大超過了其他神佛。其所以交了如此的好運,無疑是沾了“財”字的光。
北京昔日的五顯財神廟,每年開廟兩次,一次為農歷的正月初二,另一次為農歷的九月十七日。每屆開廟之期,傾城往祀,商賈尤多。
正月初二的廟會蔚為大觀。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為爭取第一個進入廟門,搶到給財神爺燒頭柱香,午夜里便徒步或坐馬車及“趟子車9一種可供多人乘坐騾車或驢車)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廣安門城樓下;雖然凍得鼻流清涕,渾身瑟縮,卻毫無怨言,仍喜笑顏開,耐心等待。清晨6點鐘城門一開,香客們便潮水般地涌出去,卷起一片遮天蔽日的塵土,浩浩蕩蕩地向著財神爺的圣靈之地進發(fā)。陸陸續(xù)續(xù)地擁擠到廟門前、庭院中、石階上、大殿里;人人手里執(zhí)著一股香,急切地盼望著早些焚在香爐中,好讓財神爺早點兒領受自己的香火,保佑自己發(fā)大財。一股股的香把3尺多高的青銅香爐插得嚴嚴實實,熊熊的火焰竄起一尺多高,一縷縷裊裊青煙伴隨著一聲聲古雅而渾厚的磬聲,在大殿的前后左右飄來蕩去,致使遠看各尊神像及雕梁畫棟都是朦朦朧朧的,恍如置身于洞天福地,大有飄飄欲仙之感。
香客們沐浴在繚繞的香煙與悠揚的磬聲之中,依次排在蒲團上磕頭如搗蒜,無不感到莫大的慰藉。大家堅信不疑的是:如此虔誠之舉,定然會換來財神的蔭德。其實,立竿見影發(fā)了橫財的倒是廟祝(舊稱神廟里管香火的人),此種人除靠大批賣香獲利外,還神乎其神地說,倘將神前紙錠揣回家去,日后即可得十倍于紙錠的錢鈔。這種頗有誘惑力的宣傳,往往使愚昧無知的男女香客毫不吝惜地將錢施舍給廟中,換得一串銀色的紙錠,如獲至寶,小翼翼地揣回家去,期待著有朝一日大發(fā)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