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很多地名都有來歷,如花兒市、燈市口、果子巷等。崇文門外有個蒜市口,顧名思義,就是大蒜的集散地。從前每年六月上旬前后,一群群賣蒜的農(nóng)民,車運肩挑,絡(luò)繹不絕,把一串串蒜辮子,堆向北京菜市口出售。
當年的京都蒜市,場面雖說很熱鬧,但是,若與著名的“大蒜之鄉(xiāng)”山東加祥縣蒜城相比,則相形見絀矣。
加祥縣每年5月中旬前后舉行蒜會,會期持續(xù)一個多月。全城大街小巷,蒜棚林立,蒜攤鱗次櫛比,紅蒜頭,綠蒜葉的串串蒜辮子,似寶珠翠玉掛滿棚架,鋪滿攤地;仔細觀看,有賣蒜頭的,有賣蒜辮的,有蒜苔鋪,也有蒜苗攤。飯館門口,張貼著醒目的紅紙菜單,上寫“鮮嫩蒜苔懷肉”,“糖醋大蒜拌豬肝”,提醒光臨蒜市的顧客,切莫錯過品嘗新鮮蒜味的大好季節(jié)。就連專售包子的飯鋪,桌子上也擺滿了一盤盤潔白光亮的瓣,任憑食客選用。來自各地的購蒜客,或坐棧收購,或進棚洽淡,熙熙攘攘,把整個蒜市擠得水泄不通。為給蒜市助興,魯、蘇、豫、皖、晉、冀等地的劇團、雜技團、曲藝團等,亦常趕來演出節(jié)目。
加祥大蒜,已有200年的種植史。據(jù)《齊民要術(shù)》和《加祥縣志》記載: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將大蒜帶回中國西部地區(qū)種植;東漢時期,陜西武威太守李恂,在調(diào)任魯中袞州刺使之際,萬般珠寶無受,惟獨將西域大蒜帶到加祥境內(nèi),教授百姓栽培。誰知,原本白皮的西域大蒜,在曾子故鄉(xiāng),一經(jīng)試種,竟變成紅皮的了;而且,蒜頭長得像雞蛋般大,光滑鮮亮。百姓傳說這是李恂的德行所至,于是李刺史成了當?shù)毓倜癯缇吹娜宋铩?/p>
加祥大蒜優(yōu)于別地大蒜的特點,除皮紅瓣勻,個大飽滿外,且有肉汁細嫩,蒜汁濃粘,味香辣烈等特色。筆者曾試,若將加祥大蒜搗碎成泥,用一根筷子,可以把全部的蒜泥成串挑起,即使挑到一米的長度,蒜泥也不會斷落,其濃粘之狀,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