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諸味 一碗廣西米粉如何交融多元飲食文化?
將燙好的米粉盛入碗中,加一把酸筍或酸豆角,挖一勺秘制的辣椒,再把事先準備好的湯料和配菜倒入其中,伴著食物的熱氣緩緩升起,撒上剛切好的蔥花……一份獨具酸、辣、鮮、香、奇五種風味的廣西米粉就這樣端上了餐桌。
八桂大地上,這樣的畫面每天都在上演。而畫面的主角——一根根細長的米粉,不僅滿足了南來北往的食客的味蕾,還將千百年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交”)的故事,盡訴其中。
北食南傳
“寧可三日無米,不可一日無粉”,廣西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但在歷史記載中,酷愛米粉的他們卻不是米粉的“發(fā)明者”。
“米粉是‘北食南傳’的見證,可以說一碗米粉薈萃了不同民族飲食文化的元素。”北京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特聘專家、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二級教授余梓東說。
相傳,秦始皇出兵嶺南,開鑿靈渠時,秦軍和工匠皆為北方人,喜食面食,在沒有面粉做面條的情況下,他們便用大米磨粉,做成了米粉,以解鄉(xiāng)愁。
后來,秦軍將士因水土不服,紛紛出現(xiàn)了胸腹脹痛、消化不良、感冒發(fā)燒等癥狀,于是便請當?shù)噩幾暹M獻藥方。藥方并不復雜——花椒和陳皮可治胸腹脹痛、上吐下瀉,香薷可解暑熱,桂枝可療感冒,草果可祛瘧疾,再加上增香的八角和桂皮,還有秦軍帶來的甘草。
八味香料和草藥被混合在一起,煎熬成濃汁,添在每個士兵的米粉碗里,食之,既香又鮮,還能治病。而這也成為桂林米粉中“鹵汁”的起源。
“美食是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最貼近生活的載體。從一碗米粉往往可以管窺中華飲食文化在交融五味中,如何兼收五谷、并蓄五菜,千姿百味、爭香斗鮮?!庇噼鳀|說。
和合諸味
廣西世代以稻作文化為核心,特別是壯族人培育的優(yōu)質(zhì)水稻,為米粉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米粉在這片土地上,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交融多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紐帶。
在這里,鮮、香是一碗米粉的底色。而與桂林僅相隔百余公里的柳州,卻以其獨特的食酸習俗,為米粉再增了一份“奇”味。
為何而“奇”?正是在于“臭中帶香、香中帶臭、香臭相依”。
當?shù)氐亩弊?、苗族人喜食酸,?chuàng)造出了酸魚、酸肉、酸鴨、酸菜、酸湯等特色菜品。用新鮮竹筍腌制而成的“酸筍”,正是這一傳統(tǒng)的代表。
酸筍被加入粉中后,成了柳州螺螄粉的靈魂風味?!八峁S是廣西各民族共同喜愛的美食,將其融入螺螄粉,是不同民族飲食文化的食材共享,也是當?shù)夭煌褡逯g交往交流交融的結(jié)果?!庇噼鳀|說。
米粉是來自于漢族的主食,酸筍則是起源于少數(shù)民族的配菜,不少當?shù)厝苏J為,柳州螺螄粉是漢族傳統(tǒng)食品與少數(shù)民族食品元素相互交融的典范,其酸、辣、爽、鮮、燙的風味,獨步天下。
隨著米粉進入南寧、柳州、桂林等多民族聚居地,不同的飲食習慣也為廣西米粉的味道帶來了更多可能:南寧老友粉咸鮮開胃,柳州螺螄粉酸辣奇特,桂林米粉則以爽滑和鹵水濃郁著稱。
如今,廣西米粉宛如一個不斷擴展的民族團結(jié)“同心圓”。
無論是融入麻辣風味的小龍蝦螺螄粉,還是沖泡型的菠菜米粉、螺旋藻米粉,廣西米粉正以其“有容乃大”的姿態(tài),將多元飲食文化“烹調(diào)”成一碗兼具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美味,“邊疆與內(nèi)地的聯(lián)系性和一體性,族際間的互動性和‘三交’性,飲食文化繁榮的集成性與創(chuàng)新性,也因而盡顯其中?!庇噼鳀|說。(完)(《中國新聞》報作者劉益伶報道)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3日 10:12:05
- 2024年12月23日 10:03:10
- 2024年12月23日 10:02:36
- 2024年12月23日 09:49:27
- 2024年12月23日 07:32:50
- 2024年12月23日 07:21:54
- 2024年12月22日 19:28:23
- 2024年12月22日 18:26:01
- 2024年12月22日 17:05:36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