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舉辦 與會學者聚焦人權治理國際合作
中新網(wǎng)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 李京澤)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14日在北京開始舉行。在以“國際合作與全球人權治理”為主題的分論壇中,與會專家學者指出,促進人權治理國際合作既有理論基礎又具現(xiàn)實意義,并對促進全球人權治理合作建言獻策。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羅艷華認為,促進人權治理國際合作有著充分的理論基礎?!皣H合作是國際社會處理人權的基本宗旨和原則,這一點在《聯(lián)合國憲章》和《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中都得到了明確的確認。”她說。
更為重要的是,從目前的國際形勢看,世界范圍內的人權合作更具現(xiàn)實意義。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由于戰(zhàn)爭沖突、金融危機、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全球人權治理正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亟待國際合作。
具體來講,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肖君擁稱,全球氣候、經(jīng)濟、糧食、能源等多重危機正嚴重地沖擊著每個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民生,一系列人權保障問題的背后是全球治理在結構上的失衡,機制上的失靈。
對于如何以合作加強和改進全球人權治理,分論壇上,專家學者們闡釋了自己的思考。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張永和認為,要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fā)展,應當將人作為出發(fā)點,立足人類命運共同體,著眼于全人類共同價值。應該堅持多元主義視角,尊重人權普遍性與人權發(fā)展的多樣性,推動更廣泛的人權共識。
外交學院國際法系教授、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張愛寧就當下國際合作推動全球人權治理列舉出四個重點合作領域,分別是:和平與人權、科技與人權、環(huán)境與人權、弱勢群體人權保護。她以科技為例指出,科學技術的影響是沒有國界的,但任何科學技術的研究或應用又都是在某一主權國家管轄或控制范圍內發(fā)生的。因此,各國應將可能對人類有潛在威脅的新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置于國際監(jiān)督之下,并為此進行國際合作。
韓中全球協(xié)會主席禹守根則關注到了國際社會的代表性人權治理組織,比如,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聯(lián)合國人權高專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他認為,國際社會應該致力于上述組織的重組和改革,幫助其更加令人信服地促進人權發(fā)展,適應時代的需求。
與會多數(shù)專家同時提到了中國在促進全球人權治理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比如,瑞士前駐華武官、漢學家賀彼得關注全球人權治理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他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不僅為了本國的利益,同時也是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新華社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葉書宏指出,中國的人權實踐取得歷史性成就,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發(fā)展中國家人權發(fā)展的一般性規(guī)律,帶來可借鑒的國別經(jīng)驗和啟示。(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5日 10:36:36
- 2025年01月14日 22:45:47
- 2025年01月14日 20:47:21
- 2025年01月14日 13:59:12
- 2025年01月14日 13:53:55
- 2025年01月14日 10:55:22
- 2025年01月14日 09:15:30
- 2025年01月14日 06:22:27
- 2025年01月14日 06:20:19
- 2025年01月13日 17:01:55